索 引 號 | 640421001/2017-43804 | 發文時間 | 2017-09-05 |
發布機構 | 原州區政府辦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原州區“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 |
原州區“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
固原市原州區林業局
(2015年6月)
前??言
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規劃是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水平,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一個區域乃至中華民族的興衰。
固原市原州區地處黃河中上游的黃土高原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滯后,人民生活貧困,生態環境惡劣。根據區內不同自然狀況和立地類型分六盤山外圍土石質山區,東部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區和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區三個區域類型。在“十二五”期間,原州區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確定了“生態立區,產業富區”的發展戰略,相繼制定出臺了加快原州區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政策,完成了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相繼實施了林業“六大”重點工程建設和生態移民工程,六盤山外圍和干旱黃土丘陵區為工程重點實施區,其大量土地轉化為林業生態建設用地,并進行了以人工造林為主的林草植被恢復。在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十二五”以來,累計完成造林和補植補造153.4萬畝,區域內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全區林地總面積達177.8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一五”未的11.4%提高到現在的14.02%。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林業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現。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原州區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建設現代林業的關鍵時期,是依法治林,科技興林,全面提升林業經濟結構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 “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結合原州區委和政府關于進行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意見,制定本規劃。本規劃重點明確了規劃期內生態建設的林業發展思路、指導思想、建設原則、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及保障措施。
第一章??原州區基本情況
一、自然概況
(一)地理位置
原州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黃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盤山北麓,在東經105°28′—106°30′,北緯35°34′—36°38′之間。西北與海原縣、西吉縣相鄰,東南和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及甘肅省的環縣相接,轄11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53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739.01km2。
(二)地質構造
區內地跨中朝準地臺和昆侖秦嶺地槽褶皺區。在新生代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六盤山褶皺拔地而起,形成境內地體框架。地跨地臺和地槽兩個構造單元,經晉寧期、加里東期和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結束了本區地槽歷史。特別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導致新的構造強烈。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和變質巖。境內有多種礦藏,可分為燃料礦、金屬礦、建材礦和化工原料礦四大類15種,多數尚未加以開發利用,但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現,將會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三)地形地貌
原州區地處西北黃土高原西部,地勢南高北低,西南為六盤山山地,東北為黃土丘陵,中部為清水河河谷沖積平原。早在古生代以前,本地是一個淺海湖泊。后經加里東期運動,縱貫南北的古陸梁褶皺斷裂隆起,形成早期地貌輪廓。自中生代以來,經過多次隆起、沉陷、剝蝕和沉積,尤其是新生代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六盤山褶皺隆起成山,奠定了現代地貌基礎。第四紀以來,在其上覆蓋了不同時期的黃土物質,經過長期自然侵蝕,形成復雜多樣的地貌特征。
六盤山地分布于境內西南部,占原州區總面積的33.2%。由大關山、小關山組成。兩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巖、頁巖、礫巖及石灰巖構成。山體兩側有第三紀紅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黃土堆積。
黃土丘陵廣布原州區東北,占全區總面積的46.3%。除個別地方有基巖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紀松散的黃土覆蓋。因流水侵蝕,溝壑縱橫,梁峁相間,地形支離破碎。
清水河河谷沖積平原位于縣境中北部,占全區總面積的20.5%。為一斷陷谷地,鑲嵌于六盤山與古陸梁之間。全長35公里,寬15—20公里。以古生代結晶灰巖為基底,其上沉積巨厚的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質。地貌由黃土臺原、山前洪積扇和沖積平原組成。
境內主要山峰有:六盤山、香爐山、馬東山、禪塔山、須彌山、黃峁山、東岳山、程兒山、云霧山、炭山等。
(四)氣候條件
原州區位于暖溫帶半干旱區。由于地處內陸,地勢高亢,又受亞歐大陸及青藏高原氣團控制,形成冬季漫長寒冷,春季氣溫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溫迅速;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災害性天氣多,區域降水差異大等氣候特征。
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27h,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35kcal/cm2,年生理輻射量為76kcal/cm2。在時間分布上,春夏兩季多,秋冬兩季少,5—6月份達到最高值,11月份出現最低位;在地理分布上,北多南少,就正常年份而言,在降雨較豐富的同等條件下,北部的作物產量高于南部。區內年均氣溫為6.8℃,年積溫2263℃、干燥度1.63、無霜期103—148d,多年平均降雨量471.2mm,其中6—9月份降雨量326.5mm,占總降雨量的69.3%。
(五)土壤類型
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處于黑壚土地帶內,并且是黑壚土向灰鈣土過渡的邊緣地區。垂直分布上從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組成。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以下為山地灰褐土。由于受地形、水文等的影響,還表現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在清水河河谷平原低濕地段為草甸黑壚土,平坦階地為淡黑壚土,沖積扇緣部分為淡黑黃土,上部和丘陵則為湘黃土;廣大的丘陵地區由于強烈的水土流失,為黃壤土占據。川、臺、塬及盆淌地主要分布為黑壚土。
(六)水文狀況
原州區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涇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涇河系包括頡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張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區,東北丘陵地下水貧乏,埋藏深。水質南部好,北部差。
區內徑流深變化幅度較大,在16—50mm之間,平均28.6mm,清水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0.5823億m3,扣除礦化度大于2.0g/L及氟嚴重超標的地表水、泥砂0.087億m3后,可利用量為0.4953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0.4244億m3。
(七)植被類型
植被在水平帶上屬于溫帶草原帶,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過渡的特點。六盤山主脈一帶為森林草原和落葉闊葉林,向北逐漸變化為森林草原,灌叢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長期破壞,森林嚴重退化,草原成為區內植被主體,主要分布在黃土丘陵區,且退化嚴重。區內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區森林總面積的70%。主要樹草種為山楊、樺樹、遼東櫟、落葉松、油松、山杏、檸條、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虎榛子、蘆草、中尾蒿、鐵桿蒿、苔草、針茅、早熟禾等。
(八)野生動物
境內有脊椎動物25目62科213種,昆蟲17目123科90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猞猁、林麝、雀鷹、白尾鷂、大鵟、草原雕、燕隼、紅腳隼、紅隼、紅角鸮、雕鸮、縱紋腹小鸮。
六盤山外圍區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共有陸棲脊椎動物207種,2個亞種,隸屬于24目60科,其中屬寧夏新紀錄36種,占總數的17.39%;兩棲類5種,隸屬于1目3科;爬行類4種,隸屬于2目4科;鳥類158種,隸屬于15目36科;哺乳類39種,隸屬于6目17科。
二、社會經濟概況
原州區是固原市委和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固原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2739.01平方公里,轄7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153個行政村34個居委會,1013個自然村,至2013年底,全區總人口46.49萬人,其中回族22.59萬人,占總人口的48.6%,農業人口31.62萬人,占總人口的68.01%。農村勞動力16.84萬人,占總人口的36.2%。
近年來,原州區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立足區情,科學決策,提出了“生態立區、科教興區、產業富區、改善民生、和諧發展”的工作方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推進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為核心,以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調結構、促轉型、夯基礎、惠民生為重點,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提升一產、突破二產、繁榮三產,經全區各級組織、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傾情幫扶,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據初步測算,2013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99億元,同比增長12.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3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78億元,增長3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8億元,增長14.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629元,同比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5464元,增長14.0%。
三、土地利用狀況
(一)土地資源
原州區“十二五”末土地總面積410.85萬畝,其中耕地146.9萬畝(其中水澆地19.77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9畝),林地面積177.83萬畝,牧草地面積38萬畝;建設用地31.37萬畝(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1.87萬畝,交通運輸用地6.25萬畝,水利設施用地3.25萬畝);其他土地16.75萬畝。在農業用地中,耕地在6゜以上的坡耕地為90.7萬畝(25゜以上坡耕地21.6萬畝,16—25゜坡耕地33.6萬畝,6—15゜坡耕地43.4萬畝),耕地荒漠化面積2.4萬畝。
(二)森林資源
至2014年底,原州區林地總面積177.83萬畝,其中有林地10.76萬畝,灌木林地47.19萬畝,未成林造林地51.82萬畝,宜林地65.85萬畝,其他林地2.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4.02%,活立木蓄積量為17.39萬立方米。
第二章??“十二五”林業建設回顧
一、“十二五”林業建設成就
“十二五”期間,原州區委和政府緊緊抓住國家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的歷史機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結合起來,把生態林業建設擺在了突出地位,提出了“生態立區”的戰略目標,先后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退耕還林工程、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項目等重點林業工程,促進了森林資源的快速增長,極大地改善和優化了生態環境,初步形成了以防護林為主的較為完整的林業生態體系和以經濟林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
(一)森林資源大幅度增加,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營造林及補植補造153.4萬畝,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150萬畝的102%。其中人工造林53.85萬畝,封山育林22萬畝,補植補造77.55萬畝。在人工造林中,完成生態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33萬畝,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造林5.1萬畝,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造林7.8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6萬畝,特色產業及經濟林1.95萬畝。高質量、高標準建成了古雁嶺城市森林公園、須彌山景區綠化、東岳山萬畝綠化工程、生態移民安置區綠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和亮點工程。通過5年的林業建設,原州區林地面積由157.8萬畝增加到177.83萬畝;森林面積由47.18萬畝增加到57.1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由9.56萬立方米增加到17.3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1.4%提高到14.02%;并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顯現
以枸杞為主的經濟林發展迅速,至2015年枸杞種植面積達2.5萬畝,紅梅杏、早酥梨等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達1.2萬畝,林果產品年產量由750萬公斤提高到1160萬公斤,年產值達1.4億元以上;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作物已開始在生態移民遷出區示范種植,種植達0.1萬畝以上,且長勢良好;種苗培育面積逐年擴大,目前全區育苗面積達2萬多畝,每年在圃苗木達1000萬株以上。林業產業已成為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點和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三)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得力,林業建設成效顯著
五年來,原州區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使全區森林資源得到較好保護。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有序進行,127.8萬畝林木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自2015年,原州區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達48.29萬畝。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能力顯著提高,防火基礎設施和重點火險區建設得到加強;依法治林工作逐步加強,林業案件查處率達到95%;森林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5年累計防治鼢鼠面積81萬畝,防治落葉松葉蜂6萬畝,防治率均達到100%,全區森林病蟲害監測覆蓋率達到88%,產地檢疫率達到100%。
(四)國有林場組織機構健全,生態修復成果得到鞏固
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稱民遷出區生態修復與建設意見的通知》(寧政發〔2013〕109號)精神,結合我區生態移民遷出區現狀,在遵循建設原則、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經營成效的前提下,在生態移民遷出區新成立5個國有林場,將移民遷出區62.37萬畝土地收歸為國有林地,18.07萬畝集體林地就近劃歸國有林場管理,使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由原來的36.08萬畝增加到116.52萬畝。
(五)林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森林防御能力顯著增強
在貧困國營林場改造項目的帶動下,原州區十六個國有林場場部辦公、引水等生產生活設施全部改建或翻新,極大地改善了林場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森林管護、病蟲害防治及森林防火能力。
二、“十二五”林業建設經驗
(一)堅持統籌規劃,把林業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
緊緊圍繞原州區黨委和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謀劃林業、發展林業,增強全局意識、宏觀意識,把林業發展與推進城市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第三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為推動原州區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二)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以重點工程帶動區域性林業建設的發展
原州區按照六盤山外圍土石質山區、東部干旱黃土丘陵區、清水河流域川塬區的不同區域特點,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治理模式。即六盤山外圍土石質山區,以涵養水源為目標,先后實施了六盤山外圍地區針闊混交水涵養林;在東部干旱黃土丘陵區,以治理水土流失為目的,實施了灌木林為主的水土保持林;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區,以營造農田防護林、發展林業產業為目的,實施了農田防護林、枸杞產業和特色生態經濟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
在林業工程實施中,探索和總結了一系列抗旱造林技術措施:一是在生產技術上,改變傳統的一季造林為春、夏、秋三季造林,特別是加大夏、秋雨季造林的比重;改一次造林為造林與補植并進;改常規整地造林為高標準漏斗式集水坑、水平溝、魚鱗坑整地抗旱造林;改邊造林邊整地為前一年夏秋整地。二是在樹種結構調整上,改單一的樹種為多樹種和抗蟲性、抗旱性強的樹種混交。三是在經營管理上,改一般造林為工程造林。
(三)堅持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全社會造林
五年來,我們在重點抓荒山造林主戰場的同時,把部門行業的造林綠化作為第二主戰場,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調動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向深層次發展?!笆濉逼陂g,原州區先后開辟了蟬塔山景區綠化、東岳山綠化等義務植樹基地,原州區所有部門和行業基本每年都參與了義務植樹,參加義務植樹人數超過2萬人次,義務植樹60萬株。
(四)堅持建設成果保護,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模式
為保證林業建設成果保護成效,提升森林資源管護水平,原州區推行了森林資源管護目標責任制,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原州區林地管護實施意見》、《禁牧封育實施意見》等管護制度,探索出具有原州區特色的森林資源管護辦法,建立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責任管護模式。一是建立了國有林地專職護林員管護責任制。二是實行集體林地國有林場代管制。對靠近國有林區、生態移民遷出區及距離村莊較遠的集體林地,實行國有林場代管,設立管護站。三是實行集體林地雙層管護責任制。實現林地資源所有權和管護經營權的結合,在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把管護責任委托到戶。四是在人口密集區建立集中管護責任制。五是建立了家庭生態林承包管護模式。根據林權權屬,以森林管護責任制為前提,由有能力的組織或個人承包造林,承包管護,發展林下經濟,林業部門給予一定的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做為幫扶發展啟動資金,并簽訂委托管護與經營協議,最終實現誰管護誰受益。
(五)堅持產業帶動,提高廣大農民造林綠化的積極性
在林業重點工程和優勢特色產業的帶動下,原州區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氣候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則,積極培育發展了以枸杞、紅梅杏、早酥梨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以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區為中心的枸杞產業帶,以西大路和東部黃土丘陵河谷臺塬區為中心的小雜果產業帶。創新機制、實行優惠政策,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引進企業,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區的三營鎮甘溝集中連片建成節水灌溉有機枸杞園區5000畝。林業優勢特色產業建設效益顯著。
三、“十二五”林業建設取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十二五”期間,原州區林業建設快速穩步推進,林地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減輕了水旱災害,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水源涵養效益進一步提高,林地地下水位明顯提升,水質明顯好轉;農田得到有效庇護,干熱風、沙塵暴、霜凍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通過五年的林業建設,全區林地總面積達177.83萬畝,其中:有林地10.76萬畝,灌木林地47.19萬畝,未成林造林地51.82萬畝,宜林地65.85萬畝,其他林地2.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4.02%,活立木蓄積量為17.39萬立方米;枸杞產業進一步壯大,至2015年枸杞種植面積達2.5萬畝,紅梅杏、早酥梨等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達1.2萬畝,林果產品年產量由750萬公斤提高到1160萬公斤,年產值達1.4億元以上,為實現山川秀美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十二五”期間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就,但也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州區氣候干旱,凍害危害嚴重,影響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二是造林補助資金偏低,導致“重造輕管”,管護難度大。特別是缺乏新造林地撫育、管護資金,影響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三是原州區是林木病蟲鼠兔害重災區,特別是鼢鼠和灰兔為害嚴重,使許多區域出現“年年造林不見林”的尷尬局面。
四是隨著林地面積的逐年增加,我區森林資源管護難度加大。主要是管護經費少,林區道路、交通工具、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健全,森林管護防御能力差。
五是原州區整體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落后,林業科技發展水平不高,部分成熟適用技術因為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推廣人員少等原因不能得到廣泛推廣,從而造成林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轉化率不高。
第三章“十三五”林業建設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機遇
(一)國家、自治區的政策支持機遇
黨的十八大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的戰略高度,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同時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黨的執政綱領寫入黨章”。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建設生態文明是時代賦予林業的新的歷史使命,要求林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斷提高生態建設質量,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國家啟動實施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退化防護林改造工程,自治區林業廳啟動實施的六盤山地區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林項目、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項目、優勢特色產業項目等林業重點工程,為原州區“十三五”林業生態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林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具有巨大潛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點和落腳點。原州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民生問題更加突出,是國家重點扶貧區域。我區林地面積較大,占區域土地面積的43%。要解決“三農”問題,就要調整產業結構,充分挖掘林地潛力,不斷提高林地單位產出率。要充分利用我區優越的資源優勢,通過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形成我區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造林綠化、森林撫育等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可解決很大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
(三)“十二五”期間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為今后林業發展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
“十二五”期間,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項目等林業重點工程在原州區順利實施,我區高標準建成了蟬塔山景區綠化、古雁嶺城市森林公園、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和亮點工程。全區林業基層干部在實踐中受到極大的鍛煉,造就了一批戰斗力過硬的林業建設隊伍,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為搞好“十三五”林業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制約因素
(一)自然條件差,造林難度大依然是今后林業建設的最大挑戰,干旱、凍害等氣候條件將嚴重影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二)科技手段相對落后。在抗旱造林方面沒有新的突破,防治林木有害生物危害,特別是鼠兔危害面臨很大困難,林業建設成果面臨著森林有害生物的嚴重威脅。
(三)森林資源管護任重道遠。在工程區全面禁牧仍有一定難度,森林資源保護特別是新造林地管護任務仍十分繁重。
(四)林業生產力還不發達,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林業經濟結構不盡合理。
第四章 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固原市和原州區生態建設部署要求,以固原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創建生態文明城市為契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林業改革為動力,強化科技支撐,堅持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開展大規模造林綠化,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推行依法治林,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為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原州做出新貢獻。
二、發展思路
“十三五”林業發展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原州區三大區域,依托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和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等工程,堅持“圍繞一個目標,建設兩大基地,做強三項產業,抓好四個重點,實施五項工程”的“12345”工作思路,即: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生態宜居家園”這個目標,建設百萬畝油松水源涵養人工林和油用牡丹木本油料“兩大基地”,做強枸杞、種苗和以紅梅杏為主的小雜果“三項產業”,抓好國有林場改革、公益林建設、森林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四個重點”,實施好美麗鄉村建設、黃土高原林業生態綜合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退化防護林提升改造、中幼林撫育“五項工程”,進一步夯實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基礎,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步伐,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新原州。
三、規劃原則
(一)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分區實施的原則,優先治理生態脆弱和對全區社會經濟影響大的地區,做到集中連片、突出重點、規模治理。
(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路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三)堅持科技興林,培育健康森林的原則,做到造林質量提高與造林轉化率提高并舉,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
(四)堅持依法治林,造管并重的原則,鞏固林業建設的成果。
(五)堅持市場引領,加快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特色產業規?;?、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發展水平,促進民生林業發展。
(六)堅持創新驅動,以改革促發展的原則,加快林業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全面深化國有林場改革。
(七)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加快推進全社會辦林業的步伐。
(八)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的原則。
四、奮斗目標
(一)“十三五”時期奮斗目標
“十三五”期間原州區要努力建設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結構穩定的生態林業體系和特色鮮明、效益突出的林業產業體系,實現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健康發展和全面進步。主要目標:???? —— 在森林資源增長上: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及退化林分改造10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5.16萬畝,退化防護林改造22萬畝,中幼林撫育20萬畝,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6萬畝,培育優勢特色產業7萬畝(枸杞2萬畝,紅梅杏1萬畝,木本油料植物3萬畝,林下經濟1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加快推進綠色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進程,加強義務植樹及四旁植樹,到2020年,使原州區森林覆蓋率由“十二五”末的15.6%增加到20.6%,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 水土流失明顯減少,全區城鄉綠化水平普遍提高。
——在生態體系建設上:立足原州區實際,根據不同的區域布局,營建不同類型的林業生態經濟體系。其中:在六盤山及外圍構建以針闊混交林為主的水源涵養林體系;在東部黃土丘陵區構建以喬灌混交型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體系和以生態兼用樹種為主的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區構建以闊葉樹為主農田防護林體系。
——在林業產業發展上:通過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快培育優勢特色林產品基地,發展林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盡快提高林業總產值,通過林業產業化工程的實施,推進枸杞、紅梅杏等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和質量提升。充分利用原州區資源優勢,搶抓國家加快發展木本油料產業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培育壯大林木種苗產業,為造林工程奠定堅實基礎。到2020年全區新增特色經濟林產業7萬畝,其中種植枸杞2萬畝,種植以紅梅杏為主的特色經濟林1萬畝,發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1萬畝;實現優勢特色林產業總產值3.8億元。
——在森林資源管護上:全面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創新森林資源管護體制機制,著力抓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有序開展。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森林資源管護面積127.8萬畝,在實施好現有國家級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48.29萬畝的基礎上,將我區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造林地及重點區域林地納入國家級重點公益林補償范疇,至2020年使原州區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達100萬畝以上。實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萬畝,全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率達95%以上,成災率控制在12‰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8%以上,森林火災受害率穩定控制在1‰以下,違法違規毀林案件查處率達到98%以上。力爭使我區森林資源做到越管越多,越管越好。????——在林業科技推廣上:到“十三五”期末,優質壯苗使用率達90%以上。林業適用技術及抗旱造林技術在適宜地區的推廣率達到70%以上,林業技術標準執行率達到85%以上,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提高到85%以上和70%以上。力爭使林業科技得到全面推廣,林業建設技術含量大幅度提升。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公民的生態意識,調動全民參與林業建設,鼓勵興辦家庭林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生態旅游業。全力推進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為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民富的美麗新原州做出貢獻。
(二)2025年遠景目標
到2025年使原州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2%以上,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群眾自覺保護和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林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25%以上,群眾依靠林業致富技能和水平普遍提高,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健康發展,生態良好、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第五章??建設總體布局及建設重點
一、總體布局
原州區“十三五”期間林業生態建設的重點是依據對本區生態系統客觀認識和深入研究基礎上做出生態區劃,按其綜合特征劃分為六盤山及外圍土石質山區、東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清水河河谷溝道川塬區三個生態區。
(一)六盤山及外圍土石質山區
該區域位于原州區西南部,涉及開城、張易、中河3個鄉鎮的所有區域,彭堡鎮和黃鐸堡鎮的部分區域,青石、賀家灣、水溝、東馬場、紅莊、疊疊溝、西海子、趙千戶、馬東山、蟬塔山10個國有林場,土地總面積147.3萬畝,海拔為1800—2900m,年平均氣溫6℃左右,年降水量在650mm左右,屬半陰濕土石質山區。該區域林業建設的重點是構建水源涵養林。
(二)東部黃土丘陵溝壑區
該區域位于原州區東北部,包括河川、官廳、寨科、炭山4個鄉鎮,頭營、彭堡、中河、三營、黃鐸堡部分區域,石硯子、馬渠、古樹、沈家河、東岳山5個林場,土地總面積220.3萬畝,海拔為1650—2100m,年平均氣溫6.5℃左右,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為半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區。該區域林業建設的重點是構建水土保持林和優勢特色產業。
(三)清水河流域河谷溝道川塬區
該區域位于原州區北部,涉及彭堡、頭營、三營、黃鐸堡4個鄉鎮的部分區域,塌山林場。土地總面積49.1萬畝,海拔為1450—1700m,年平均氣溫7.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350mm左右,干旱少雨,是農業生產核心區。該區域林業建設的重點是構建農田防護林,培育以枸杞為主的特色經濟林。
二、建設重點
(一)六盤山及外圍水源涵養林建設
規劃人工營造水涵林15.35萬畝,其中六盤山地區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人工林基地建設造林5萬畝,退耕還林5.15萬畝,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造林2.2萬畝,天保工程人工造林3萬畝;實施封山育林3.5萬畝;實施退化防護林改造13.92萬畝;實施中幼林撫育11萬畝;實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5萬畝。
(二)東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水保林及特色經濟林建設
規劃營造水保林14.81萬畝,其中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造林8.5萬畝,退耕還林0.61萬畝,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造林4.2萬畝,沈家河水庫外緣區生態修復和景觀綠化造林1.5萬畝,種植以紅梅杏為主的特色經果林1萬畝,發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3萬畝;實施封山育林1.5萬畝;實施退化防護林改造6.91萬畝;實施中幼林撫育4.5萬畝;實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1萬畝。
(三)清水河流域河谷川塬區防護林及特色經濟林建設
規劃種植枸杞2萬畝;營造防護林5萬畝。
(四)林下經濟種植
在地勢平緩、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區,套種以黃芪、柴胡、板藍根、金銀花等為主的中藥材1萬畝,其中張易鎮0.2萬畝,開城鎮0.3萬畝,河川鄉0.3萬畝,古樹林場0.1萬畝,沈家河林場0.1萬畝。
(五)種苗基地建設
壯大苗木產業,在紅莊林場建設原州區抗旱造林樹種種質資源收集與利用基地0.05萬畝,收集保存抗旱造林樹種20余種;實施林木新品種引進及野生花灌木馴化0.2萬畝,主要引進抗逆性強,適生范圍廣的林木良種及六盤山野生花灌木;新建其他造林育苗基地1萬畝,主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新疆楊、樟河柳、刺槐、國槐等綠化大苗和落葉松、沙棘、山桃、檸條、山杏等生態造林小苗為主。
(六)旅游與生態環境保護
原州區將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突出“高原綠島、絲路重鎮”主題,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著力打造綠色生態旅游景點。繼續實施須彌山景區綠化提升工程,申報疊疊溝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重點規劃建設疊疊溝森林公園、沈家河水庫濕地公園、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大力提升三營、黃鐸堡等民族特小鎮和毛家臺子生態文化村綠化水平,擴大公共綠地面積,提高綠化檔次。同時以疊疊溝為核心,輻射禪塔山、西海子和水溝等林區,建設森林休閑旅游景區、景園和景點,并在旅游景區周邊和主干道路沿線高標準綠化村莊20個,從而形成多點狀、多線路的森林休閑旅游格局。
(七)綠色通道建設
在加強現有道路綠化帶撫育管護的基礎上,仿效東環路綠化模式,規劃建設固胡公路寬幅景觀綠化帶;實施完成固原—寨科—炭山—三營公路綠化工程;對西南新區—疊疊溝—張易、二十里鋪—水溝林場、309國道趙千戶林場段等重點連接生態旅游景區的路段進行綠化,使之形成“東海子—二十里鋪—水溝林場—西海子—安西王府—疊疊溝—趙千戶—馬東山—禪塔山—須彌山”生態旅游通道?!笆濉逼陂g綠化旅游通道120公里,綠化重點公路、鄉村道路580公里。
(八)森林資源保護
實施森林資源管護面積127.8萬畝,實施公益林補償面積48.29萬畝,實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萬畝,砂(硬)化已修建的林區道路300公里,購置防火器具210套,配置防火車輛27輛。加強護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禁牧封育工作力度,提高林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依法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采濫挖、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調運森林植物及產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九)國有林場改革
按照自治區批復的《固原市原州區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方案》,以科學界定國有林場性質、明確國有林場的管理體制、完善國有林場財政投入和項目建設機制、完善林場內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國有林場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生態公益型林場經營機制、加快林業科技支撐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八項改革為重點,爭取“十三五”期間全面完成原州區國有林場改革工作。
(十)科技推廣
加大優良品種和抗旱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適用技術,系統集成、組裝配套應用集流整地、樹盤覆膜、塑筒套桿、護頂涂白、生根粉保水劑蘸根等先進技術的試驗與推廣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抗旱造林標準化示范基地5萬畝。對我區500名在職林業職工干部進行業務培訓,加大技術人員新技術學習輔導培訓力度,組織林業技術人員進行理論系統學習,派遣技術骨干人員離崗深造、異地觀摩考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同時,開展以枸杞栽培、溫棚果樹及花卉培育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民技術培訓5萬人次。
第六章??“十三五”期間林業重點建設項目
“十三五”期間,原州區在六盤山外圍及黃土丘陵“U型”區域內,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重點實施好六盤山地區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人工林基地建設項目、退化防護林改造項目和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積極爭取其他項目投資,以項目帶動發展,實現林業建設新突破。規劃建設16個林業重點項目,總投資9.79億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4.4億元,地方配套資金5.39億元。
一、六盤山地區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人工林基地建設項目:在六盤山及外圍區的張易、開城、中河3個鄉鎮及青石、賀家灣、東馬場、紅莊、西海子、疊疊溝、蟬塔山、趙千戶、馬東山9個林場營造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人工林5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150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二、退化防護林改造項目:對原州區郁閉度小于0.4的退化喬木防護林和覆蓋度小于40%的退化灌木防護林進行改造,共實施退化防護林改造22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856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44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4160萬元。
三、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在原州區境內生態移民遷出區、清水河兩岸及25度以上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5.76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864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四、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對原州區境內的峁頭、紅溝、共和、雙溝、東溝、海淌、楊忠堡7個小流域進行林業綜合治理,共人工營造喬木林8.5萬畝。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2500萬元。
五、原州區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在原州區境內實施森林資源管護127.8萬畝,將國有林場327名職工“社會五險”納入天保工程統籌范圍。人工造林3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實施森林撫育20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780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六、原州區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實施原有國家級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面積48.29萬畝,新增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面積13.18萬畝,使原州區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面積達61.47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461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七、原州區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項目:在原州區各鄉鎮實施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造林6.4畝。項目建設總投資685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192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4930萬元。
八、沈家河水庫外緣區生態修復和景觀綠化工程:在沈家河濕地外緣區實施荒山造林1.5萬畝,建設景觀亭4處,休閑步道5km,修林業作業道15km,建苗木灌溉用水取水點4處。對固胡路兩側實施造林綠化,綠化總長度16公里,其中景觀綠化6.5公里,道路綠化9.5公里,建設休閑健康步道5.98公里,景觀節點6處。項目建設總投資850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45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8050萬元。
九、清水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在清水河流域的川塬區營造逐田防護林5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600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15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4500萬元。
十、原州區特色經果林培育項目:加大林業產業培育力度,建設林業產業基地6萬畝。在原州區河谷川道發展枸杞2萬畝,在彭堡、頭營水資源比較豐富的村,依托農戶房前屋后空閑地種植以紅梅杏為主的小雜果1萬畝,試驗示范種植設施溫棚紅梅杏,發展庭院經濟。建設以油用牡丹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3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600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30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3000萬元。
十一、林下經濟種植項目:在地勢平緩、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區,套種以黃芪、柴胡、板藍根、金銀花等為主的中藥材1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200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10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000萬元。
十二、林木良種培育:在紅莊林場建設原州區抗旱造林樹種種質資源收集與利用基地0.05萬畝,收集保存抗旱造林樹種20余種;實施林木新品種引進及野生花灌木馴化0.2萬畝,主要引進抗逆性強,適生范圍廣的林木良種及六盤山野生花灌木;新建其他造林育苗基地1萬畝,主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新疆楊、樟河柳、刺槐、國槐等綠化大苗和落葉松、沙棘、山桃、檸條、山杏等生態造林小苗為主。項目建設總投資6485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1685萬元,地方配套及自籌資金4800萬元。
十三、原州區境內旅游觀光通道綠化項目:一是自東環路經固胡路、沈家河濕地公園,沿清水河畔至三營民族特色小城鎮旅游觀光通道兩側各實施50米寬幅景觀綠化帶,綠化里程50公里。二是沿“東海子—二十里鋪—水溝林場—西海子—安西王府—疊疊溝—趙千戶—馬東山—禪塔山—須彌山”生態旅游通道兩側各實施50米寬幅景觀綠化帶,綠化里程70公里。旅游通道綠化仿效市區東環路綠化模式,采用針闊混交、喬灌搭配、點綴開花植物,進行園林式綠化,打造綠色生態旅游景點。項目建設總投資2400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12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3880萬元。
十四、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補植補造項目:實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6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1600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十五、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實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25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十六、原州區國有林區道路及防火設施建設項目:硬化國有林區道路50公里,砂化林區道路250公里,修建護林點30處,防火瞭望塔10處,配置防火車輛27輛,配置防火器械210套。項目建設總投資3070萬元,全部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第七章??規劃期限及進度安排
一、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16-2020年
二、進度安排
(一)公益林建設
“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人工造林35.16萬畝,其中:
2016年9.3萬畝;
2017年7.5萬畝;
2018年7.0萬畝;
2019年6.36萬畝;
2020年5.0萬畝。
規劃實施封山育林5萬畝,其中:
2016年1萬畝;
2017年1萬畝;
2018年1萬畝;
2019年1萬畝;
2020年1萬畝。
規劃實施退化防護林改造22萬畝,其中:
2016年5萬畝;
2017年5萬畝;
2018年4.5萬畝;
2019年4萬畝;
2020年3.5萬畝。
規劃實施中幼林撫育20萬畝,其中:
2016年4萬畝;
2017年4萬畝;
2018年4萬畝;
2019年4萬畝;
2020年4萬畝。
規劃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補植補造任務16萬畝,其中:
2016年3.5萬畝;
2017年3.5萬畝;
2018年3萬畝;
2019年3萬畝;
2020年3萬畝。
(二)特色產業培育
“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枸杞種植面積2萬畝,種植以紅梅杏為主的特色經濟林1萬畝,發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為主的木本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種植1萬畝。
(三)種苗基地建設
“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種苗基地1.25萬畝,其中:實施抗旱造林樹種種質資源培育0.05萬畝,建設年度為2016年;規劃實施林木新品種引進及野生花灌木馴化0.2萬畝,其中: 2017年0.05萬畝,2018年0.05萬畝,2019年0.05萬畝,2020年0.05萬畝;規劃培育其他造林苗木1萬畝,其中:2016年0.2萬畝,2017年0.2萬畝,2018年0.2萬畝,2019年0.2萬畝,2020年0.2萬畝。
(四)森林資源管護
“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森林資源管護面積127.8萬畝,實施原有國家級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面積48.29萬畝,實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50萬畝,硬化國有林區道路50公里,砂化林區道路250公里,修建護林點30處,防火瞭望塔10處,配置防火車輛27輛,配置防火器械210套。
第七章??林業重點項目投資概算
一、投資概算
“十三五”期間,林業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98190萬元,其中:
(一)公益林建設投資47550萬元
1、人工造林投資34890萬元,其中:
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造林投資:2500萬元
六盤山地區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人工林基地建設投資:1500.00萬元
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投資:8640.00萬元
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造林投資:6850.00萬元
天然林保護工程二期人工造林投資900萬元
沈家河水庫外緣區生態修復和景觀綠化工程投資8500萬元
清水河流域防護林工程投資6000萬元
2、封山育林投資500.00萬元
3、退化防護林改造投資8560.00萬元
4、中幼林撫育投資2000.00萬元
5、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補植補造項目投資1600.00萬元
(二)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投資8000.00萬元
1、枸杞種植投資2000.00萬元
2、特色經濟林建設投資1000.00萬元
3、木本油料產業建設投資3000.00萬元
4、林下經濟種植投資2000.00萬元
(三)種苗基地建設投資2485.00萬元
1、抗旱造林樹種種質資源培育項目投資485.00萬元
2、林木新品種引進及野生花灌木馴化投資1000.00萬元
3、造林苗木培育投資1000.00萬元
(四)生態休閑健康綠道建設投資24000萬元
(五)森林資源保護投資11605萬元
1、森林資源管護投資3675.00萬元
2、公益林補償投資4610.00萬元
3、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投資250.00萬元
4、林區道路建設投資2250.00萬元
5、防火器具投資210.00萬元
6、防火車輛投資324.00萬元
7、護林點建設投資150.00萬元
8、瞭望塔建設投資100.00萬元
(六)林業科技推廣投資550.00萬元
1、抗旱造林應用投資50.00萬元
2、林業技術人員及農民培訓投資500.00萬元
二、資金來源
“十三五”期間,林業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9819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44045萬元,地方配套及自籌資金54145萬元。
三、年度投資計劃
2016年需投資26997萬元;
2017年年需投資19552萬元;
2018年需投資18698萬元;
2019年需投資17674萬元;
2020年需投資15269萬元。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責任考核制度
項目建設中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明確責任,層層簽訂責任書,在項目實施中,各級建設單位要制訂出具體建設方案,實行項目監理、法人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建設任務以及檢查驗收標準,做到目標任務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檢查獎罰到位,堅持責任追究制,狠抓落實,定期對項目執行情況組織督促檢查,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實施。
二、依法進行管理
根據《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及自治區有關規定和要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制訂有關加強項目管理的規范性文件,以強化項目管理。
三、加強科技支撐
“十三五”期間林業生態項目的建設將聘請有關專家擔任技術顧問,負責建設技術方案、規程的制定和審核。積極引進新技術,對支撐項目組織招、投標。建設過程實行科研、生產、管理相結合,科研單位負責技術指導,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生產單位負責搞好建設。
四、加強資金管理
要保障項目資金的有效、合理、安全使用,并充分發揮其效益,為此,在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的基礎上,地方也將想方設法建立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配套投資機制。對項目建設經費將列入專項管理,確保做到??顚S?,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該項目經費進行檢查、審計,保證項目資金安全使用。
五、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和手段,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及意義。要動員全社會和各級政府、廣大群眾都來重視林業生態建設,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前做好準備。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區信息中心
電子郵件:yzqxxzx@163.com
寧ICP備10000747號????網站標識碼:6404020001 ????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9號